news

新闻中心

中央点名“西部大开发”,这些城市被委以重任

发布时间:2020-05-19

近日,中央重磅发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这一份指导意见对中国的东西部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规划,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力度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这对于西部地区来说是大大的利好,自此中国的城市规划方向再次发生变化,东西城市格局也将被重塑。

那么国家究竟要怎么规划?未来中国的城市格局将会有什么变化?哪些城市将会爆发?暴哥给大家解读一下:

1,东西部地位改变,西部战略地位大幅度提升;15年后,西部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大家都知道,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目标就是先富带动后富,其中东部地区就成为了国家重点扶持的区域,发展至今东部的北上广深四大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前端的城市,也是全国范围内的标杆性城市。

而西部地区因为深入内陆,交通不便,再加上区域地位不及东部,国家的财政扶持力度不够,东西部城市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的GDP占比依旧才20%左右。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强劲,东部地区GDP总量约占全国总量的51.6%,占据了半壁江山。

如今国家发布《指导意见》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西部地区的地位,在推动东西部同步发展的过程当中,国家将重点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短板和薄弱环节这几点,加快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

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很明显,在国家的新战略中,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也就是要大大提高西部的城市地位,重塑中国东西部城市格局。

如今已经进入2020年,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国家将计划用1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教育和交通两手抓,“双一流”高校的的对口支援,强化干线通道规划。

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而培养人才的主要地方就是学校,因此要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学校的建设必不可少。

在《指导意见》中,国家明确表示: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着力加强适应西部地区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

其中会重点推动东西部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比如说实行东部学校支援西部学校计划、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以及人才交流计划等。

总体来说就是重点将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而且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会“订单式”培养特定的人才,也就是说西部地区需要什么人才,政府就重点培养什么人才。

而在未来的西部大开发过程当中,国家要重点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比如说升级农牧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积极推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和智能+产业以及工业互联网产业。

这也就是意味未来西部地区将会产生大量的科技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人才,这也就是未来西部地区教育培养的方向之一。

另外除了教育之外,交通也将会是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西部地区本身深入中国内陆,城市之间的交流难度要比东部要大,因此西部经济的加快发展必然离不开大量的交通干线建设。

在未来西部地区,国家将会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同时通过高铁结合普通铁路、航空口岸等枢纽,加强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运输通道建设,拓展区域开发轴线。

3,两大城市群被重点点名,西安、成都、重庆将成为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支持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鼓励探索“飞地经济”等模式。加强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合作互动,促进成渝、关中平原城市群协同发展,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

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当中,国家将会采用“飞地经济”模式,促进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经济融合发展。

飞地经济也就是打破区划的限制,以国家批准的各类开发区作为主要载体,共同发展经济。比如说,深汕特别合作区就是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因此西部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将会是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新突破,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都是国内举足轻重的城市群,两大城市群的强强联手,必然会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而成渝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分别是成都和重庆,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龙头城市是西安。国家在意见中也强调了“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很明显,未来成都、重庆、西安三座城市被委以重任,目标是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那么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也将会得到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这也就是未来成都、重庆和西安这三大城市将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城市,城市前景巨大。


end

上一篇:1500km/h多态耦合“真空管道+磁浮”交通试验线项目启动

下一篇:中国动车出国门 你叫好来我自豪

推动中国铁路通往世界的步伐

contact us联系我们